果然是原滋原味的原声大碟!不仅配音是原音再现,就连字幕也只有英文。
想要全程流畅无难度地看完整部影片,若没有英语专业级的水平,恐怕办不到哟?
首先要过的,便是语速关。比起平时所做的听力训练来,电影的语速不知快了多少倍,完全适应不了。幸好,还有字幕作辅助,不需要全部依靠听力。
说起字幕,简凝希就伤心得想哭——只有英文字幕便罢了,为什么字小得堪比蚂蚁?虽然视力尚可,但敌不过坐得远啊。放眼过去,皆模糊一片。
对于她来说,的确是一堂跟不上语速的听力训练课!
失去了字幕这一有力的帮手,简凝希唯一所能依仗的,就只剩听力了。
听力的难度,不仅仅在于语速,而是思维习惯和定势。
好不容易听懂了一个句子,可是,却会下意识地转换成中文来理解,而不是用英文的方式来思考。
比如说,当听到“apple”这个词时,大脑的第一反应是将它翻译成熟悉的母语,即“苹果”,而不是“a~kind~of~fruit(水果的一种)”。
也许,这个例子举得有点不那么严谨,只是想就此说明一下,在面对第二语种的时候,要想撇开母语的影响,是多么的困难。
因为惯性思维的存在,当大脑还在翻译第一个句子的时候,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句子……又接二连三地来了。
后果就是:为了听懂一句话,而错过了后续更多的句子,结果到最后,什么都没听明白,典型的丢了西瓜捡芝麻。
碎片似的观看方式,最终导致理解无能,自然就会严重影响到观影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更休提“欣赏”二字了。
为了尽快地融入到语境中去,简凝希默默地告诫自己,尽量多听多看,不去纠结某几个单词或句子的意思,而是抓住主题思想和交谈的大致内容。
如此一来,倒也渐入佳境。
偶尔利用影片没有对白的时候,就和花启川交流一下观感,问他某段场景讲述了什么内容。
她没有勇气告诉他,由于选位不当,字幕对于她来说,根本就是华丽的摆设。
身在放映厅,说话的音量自然是降了又降。
到后来,简凝希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头就靠在了花启川的肩上,唇瓣正好位于他的耳朵下方。不用刻意压低嗓门说话,这感觉,真好!
一语毕,简凝希忽地注意到,她与花启川的距离靠得有多么的近,不禁大惊失色。像触了电似的,头立刻从他的肩上弹开,坐正了身子。心头有如小鹿般乱撞,脸好像着了火,烫得烙手。亏得四周漆黑一片,不然,准会被花启川发现她满面通红。
天啊,要怎么和他解释才好?她真的不是故意的。
但是,好像,貌似,这会子涌上心间的,更多的却是怅然若失。原来,离开他的肩头,她竟然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好想再靠一次啊。对于那一刻的温柔,难道她居然已贪念至此了么?
“完了完了,简凝希,你这样觊觎别人的男朋友,真的好吗?”
“别人的男朋友”,瞬间刺痛了她的心。原来这一刻的温馨相对,不过是暂时借来的罢了。
简凝希觉得自己的脸更烫了,双手掩面,不觉慌了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