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也不能真的孤行。仅凭张寻手下这一万多嫡系,肯定难以撼动长安。他还必须获得杨复光的支持。
他私下叫来施惊墨。
“子砚,这件事你怎么看。也认为我是袁绍吗?”
“九哥,难道你忘了当初踏白都组建时,你对我们说过的话了吗?”
“没有。我当时说……”
“‘你们就是我的手,你们就是我的眼。’九哥,手和眼,会质疑心神的决定吗?”
“好!”张寻拍了拍施惊墨的肩膀。“你替我办一件事。”
两日后,张寻来见杨复光。杨复光不出所料的否决了张寻的进攻计划。
张寻忽然表情严肃的说:“杨公,你想成为大唐的罪人吗?”
杨复光一听,心里一颤。“此话怎讲?”
“宜君寨七月飞雪,我在五月就备下了三万件羊皮袄。这件事,杨公怎么看?”
“这……”杨复光的心跳忽然加速。这件事确实太过离奇。张寻就好似未卜先知一样。不仅如此,甚至还能呼风唤雪,招来异象。杨复光多次想问张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都没能张口。因为他怕得到令他难以接受的回答。如果张寻妄言自己是天帝之子,获得了神助,杨复光该怎么办?这可是大逆不道啊!
万万没想到,张寻竟然自己提起了此事。
“其实,我并非未卜先知,也没有神仙帮助。我只是几年前在伏牛山的一座古墓中,偶然得了此物!”
说着话张寻从怀中掏出一捆残破的竹简,好似已在土中埋藏很久。他将竹简小心翼翼的展开,铺在了杨复光面前的凭几之上。
“杨公可认得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杨复光仔细端详了一番,大惊失色道:“可是《推背-图》?”
《推背-图》,相传为唐初道人李淳风、袁天罡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为推演大唐国运而作。是一本卜测预言之书。共有六十幅图,每图配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初一直到后世的重要事件。据说当时李淳风推演入神,一发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命运。一旁的袁天罡忽然推了一下他的后背,说道:“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李淳风这才作罢。《推背-图》便由此得名。
到了晚唐时候,这已经是一本禁书。只在达官显贵在之间秘密流传,民间私藏既是死罪。杨复光还是当年在宫中做小黄门时,才在干爹那偷窥了几眼。之后再没见过。
“没错!”张寻说道:“不过这可是已经失传了的全本!共有六十四副图像,正合八八六十四卦!”
“当真?!”杨复光听了更加吃惊了。世人皆知,推背-图虽然每幅图都暗合一个卦象,却只有六十幅,少了四卦。没想到张寻竟然说他找到了缺失的四卦。
“杨公如果不信,请看这副图。”
杨复光顺着张寻所指,看到一副图画。上面依稀画着漫天飞雪的场景,雪中有一人骑马渡江,数人倒毙于马后。图旁配有文字,依稀可辨题目为“象九,艮下坎上曰蹇”。
题目下面有谶曰:
彼无衣裳,犹言在上。
汹汹八载,前功尽丧。
然后是一首颂诗:
胡天七月雪飞扬,君待羊裘弓宜张。
七军冻馁一骑归,自此雄兵不过江。
杨复光看完,思忖良久,叹道:“神了!神了!真真是神了!这不就是对尚让宜君寨之败的预言嘛!没想到冥冥之中,早有天定!”
原来杨复光已经解出了谶语的意思。“彼无衣裳”,是“尚”。“犹言在上”,是“让”。“汹汹八载”,从王仙芝乾符元年起兵算起,到今年正是八年。尚让经此一败,义军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守,可谓“前功尽丧”。
颂诗的意思就更浅显了,第一句直言七月飞雪,第二句隐隐透露了宜君寨的地名。尚让虽然一骑得脱,却使黄巢军自此难以在渭水北岸立足,“自此雄兵不过江”。
张寻点点头,对杨复光的猜测表示了肯定,然后又说:“请杨公再看下一幅。”
杨复光接着往下看,又是一幅他从没见过的图。图中画着五个人,正在围捕一只落入陷阱的野猪。野猪张着大嘴,亮着獠牙,似乎要做最后一搏。有四个人已经回顾,似乎惧怕野猪意欲离去,只有一人还在向野猪放箭。这幅图的题目是:象十,乾下艮上曰大畜。
题目下面还是十六言谶语:
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壬寅不断,汉祚难延。
颂曰:
秦川战事尤未休,豶豕之牙牿童牛。
食尽兵疲逡巡日,果头曲律再难囚。
杨复光看完,眉头紧锁,沉吟道:“壬寅不断,汉祚难延。今年就是壬寅年,莫非李淳风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在年内击败黄巢,大唐国祚就危险了?”
张寻真想大喊一句,您说的太对了!您太上道了!但他忍住了,只缓缓的说道:“这幅图,我钻研了很久,也得出了和杨公一样的结论。但这卜筮之言,从来都是模棱两可,事情没发生之前,实在难以定论。”
杨复光又捧起竹简,仔仔细细的端详了起来。
“你真是受这竹简的启发,才断定尚让会有宜君寨之败?”
“不然呢?难道杨公也信那些流言蜚语?认为我能未卜先知?”
张寻看着杨复光摩挲着竹简,心说看吧,好好看吧。如果能让你看出这是我自己做的旧,我就把我的文物鉴定专业文凭撕碎吃喽!
杨复光看了良久,却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觅仙,现在是关键时刻,说大唐国祚系于你我二人之身也不为过。一旦我们做错了决定,就会万劫不复。你真的信这书上的话,认为我们应该继续进攻吗?”
“杨公,这本书语焉不详,我不敢说相信这书上的话。但是,对于当前形势的分析,我觉得书中所言很有道理。如今那黄巢就像画中的野猪,已是困兽犹斗。黄巢十余万大军缺衣少粮,就像‘豶豕’,阉割了的野猪一样,看着吓人,但咬不疼人。又与我军有渭水、泾水之隔,正像犄角被绑上了横木的小牛一样,奈我不得。这个时候,虽然我军也是食尽兵疲,但利涉大川。只要抓住这个机会给黄巢致命一击,就能毕其功于一役。如果错失了这个机会,让黄巢喘过气来,恐怕真的会‘果头曲律再难囚’啊!”
“也罢!我杨复光从来不信天命!如今,就听他李淳风一言!”
中和二年九月中,五万唐军在泾阳集结。一万八千定难军重返高陵。再加上已经落入唐军手中的咸阳和同州。十余万唐军自西向东,形成了一条以咸阳——泾阳——高陵——同州为节点的防线,像一条铁索,将长安牢牢锁住。渭河以北,除了泾渭之间一条狭长的五陵原外,已经全部落入唐军之手。
四股唐军中,又以五万泾阳唐军为主力。其中有杨复光的忠武军两万,李鋋的黄头军一万五千,张寻的邓唐军一万五千。
一年前离开邓州时,张寻手下只有四千人马,如今竟然已经发展到了一万五千。其中新增的兵力主要是张全的降兵6000人;褚良带来的鄜州军1000余人;黑齿暖男归化的兴平降兵近2000人,以及在余生镇、华原、泾阳等地补充的辎重兵。
对于张全的6000降兵,张寻终于还是将其打散了。其中1500骑兵交给了裴仲。2000步兵编入了原来的前后左右四营。使鞠乙、郭琪、冯凭、马钊每人统领千人。之后又调了800去护卫营,500去虞候军。使得张全手下只剩下了1000人。张寻给这1000人还起了个名号,叫做奇兵营。专做诱敌设伏的勾当。并不当做主力来用。
至此,张寻麾下的兵力结构如下:契必鸿、李释风统领的护卫亲军1000人,前后左右四营重步兵4000人,裴仲、王济安统领的骑兵3000人,张全统领的奇兵1000人,黑齿暖男统领的抛车部队2000人,施惊墨统领的踏白1000人,裴仁统领的虞候军1000人,以及肖虎、贺齐统领的辎重兵2000人。
邓唐军驻扎在泾阳城南的泾河北岸。一河之隔,就是大齐政权的最后一块渭北领土——五陵原。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说的就是这个五陵。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说得也是这个五陵。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说得还是这个五陵。
五陵,是五座陵墓。五陵,也是纨绔子弟的代称。五陵,更是一片具体的土地。
在兴平县以东,泾河与渭河之间的狭长地带上,分布着五座汉帝的陵墓,分别是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此地故名“五陵原”。
汉朝皇帝们在经营寿陵时,还在近旁建造陵邑,把地方上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家迁来,又将一些住宅赐给皇亲国戚、近臣、功勋等,人为的制造了一片富人区。“五陵”从此成为了富贵人家的代名词。
如今,一切浮华都已烟消云散。五陵原上,旌旗蔽日,人马喧嘶。大齐的皇帝黄巢,亲领十万大军屯兵在此,要与唐军做殊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