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匡时显然做不了他爹的主。只能支支吾吾道:“一定将楚王的意思转达给家翁。”
这个回答也并不让在场众人感到意外。有几个人的脸上,还露出一丝幸灾乐祸之感。站队表忠心也有个先后次序。先来的吃肉,晚来的喝汤。再晚一点的恐怕不但连汤都没有,还要挨收拾。镇南军节度使钟传没有亲自来参加会盟,就已经很不给楚王面子了。派来的代表又不做不了主,这就更加会让楚王不舒服。所以其他几个藩帅此刻都在等着看镇南军的笑话。
疏通贡路的事情基本上尘埃落定。江陵会盟也到了尾声。会后,楚王又留各位藩帅多住了几日,并在这几天里,分别单独会见了各位藩帅。此举让众人感到意外。众人都不知道楚王还想单独聊些什么。
张寻最先会见了杜洪。显然,目前在张寻的心里,杜洪的排位是最靠前的。
张寻开门见山的询问了武昌军目前的军力、人口以及每年税赋等情况。杜洪一一作答,并未显出迟疑。这让张寻感到满意。杜洪通过了张寻的测试,已经可以放在“值得信赖”这一栏里了。
张寻很清楚,要想结束乱世,并不需要把大唐版图内的每一个州县都攻克。只需要击败少数几个有意逐鹿天下的枭雄即可。大部分地方上的小军阀,其实是可以拉拢利用的。
确认了杜洪的价值之后,张寻就抛出了自己的橄榄枝。向自己表忠心的人,必须要给予好处。这样也能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给后来者以启示。
“除了你说过的黄州刺史吴讨之外,这武昌军的地界上,可还有不服你管教的?”
杜洪明显有些兴奋的回答道:“还有永兴镇守使骆殷,岳州刺史邓进思,并不执行节度府的号令。”
张寻点了点头,表示清楚了。最后他意味深长的说道:“先解决掉吴讨。你回去后,就报一个征讨黄州的作战方案上来。我会让荆南节度使契必阿大配合你。”
杜洪听了,心中欢喜之余,也听懂了楚王的未尽之意。他明白,只要自己效忠楚王,那么这武昌军节度使的位子,自己应该就能做安稳了。但是,如果万一他让楚王失望了,那么楚王是否会像对付吴讨一样,帮他对付骆殷和邓进思,那可就不一定了。说不准,楚王反而会扶植更加听话的人来对付他。
所以杜洪总的来说,是有惊有喜,战战兢兢。既有得意,又不敢过于放肆。这也是张寻想要达到的效果。
接下来,张寻会见了武安军节度使周岳。像杜洪一样,周岳也向张寻坦言了自己目前所面临的麻烦。除了素来与雷满不睦之外,周岳还有一个仇人,就是邵州刺史邓处讷。
邓处讷本是前任武安军节度使闵勖的亲信。后来周岳领兵进攻潭州,闵勖向蔡州秦宗权求援,秦宗权派大将黄皓来援。没想到黄皓却杀了闵勖,取而代之。之后周岳又杀了黄皓,自己当上了武安军节度使。邓处讷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把闵勖的死算在了周岳的头上。不仅拒绝执行潭州方面的指令,反而时常扬言,要为闵勖报仇。这让周岳如坐针毡。
张寻没有像对待杜洪那样,答应帮周岳讨伐邓处讷,而只是说,如果邓处讷胆敢进犯潭州,忠义军一定不会坐视不理。这就相当于给周岳发了一张护身符。周岳得此承诺,也是心满意足。
会见完周岳的当天,张寻又见了雷满。
雷满的要求倒也直白。他希望张寻能替他向朝廷申请一个节度使当当。明面上的理由是,如今他实际控制了澧、朗二州,再以朗州刺史的身份代管澧州,名不正言不顺。实际上雷满是在眼气周岳。周岳和他一样,也只控制了潭、衡二州之地,地盘一样大,凭什么周岳是节度使,他就还只是个州刺史呢?
张寻答应了雷满。当即修书,送往长安,要求朝廷赐澧朗二州军号为“武贞军”。雷满即是武贞军节度使。
雷满得偿所愿,十分欢喜。但他还有别的请求。
“周岳此人,与我积怨很深。实不相瞒,这洞庭湖上,实在是难以同时容下我和他。即便现在不战,早晚也必有一战。所以我恳请大王,能派兵助我攻潭州。我雷某起誓,只要攻破潭州,除掉周岳,我一定立马退兵,绝不占潭州一寸土地。而会将潭州拱手让与大王。我只求武安军能换帅。”
张寻听了,笑道:“你可知周岳也对我提出了同样的请求?”
雷满一听,不禁头上直冒冷汗。自己晚于周岳见的楚王,难道楚王已经答应周岳收拾我了?他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张寻哈哈大笑。“雷将军莫要担忧。本王就把当时对周岳说的话,再给你重复一遍。你听好了,当时本王说,你们二人之间的恩怨,本王不会插手。除了你二人之外的任何第三方如果敢打你们的主意,忠义军绝不会袖手旁观。但是如果你们两个之间打了起来,本王保证谁都不帮。就连粮食,都不会卖给你们任何一方。我的意思,你可能听明白?”
“雷满明白,楚王的意思是,谁强,谁才更有资格为楚王守土。”
张寻摇了摇头:“错了!本王是希望你俩能冰释前嫌,和平相处。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冤家宜解不宜结,山不转水转,这世界上没有一辈子的仇敌。”
雷满是否能够理解张寻的一片苦心?张寻并不这么看。他也并不想用外力约束雷满与周岳。有些矛盾,就好似脓疮,必须挑破才能排毒,捂是捂不住的。
张寻最后会见的是钟匡时。
还没等钟匡时开口,张寻先叫了一声“贤侄”。
“贤侄回去,一定要代我向令尊问好。钟公的‘文侯’之名早有耳闻,可惜今日无缘相会,希望日后能有机会。”
与对待其他藩帅不同,跟钟匡时,张寻根本没有聊任何实质性的话题。从头至尾都是一些客套话。让钟匡时颇有些摸不着头脑。等到张寻已经走了,他还不知道对方对镇南军究竟持什么样的态度。也许,这就是张寻想要达到的效果。
江陵千里之外的长安,左神策中尉杨复恭一直在紧密关注着江陵会盟的情况。会盟之后仅仅六日,他就收到了一份非常详尽的关于这次会盟的汇报。显然,杨氏在忠义军中,是安插了眼线的。而且级别还不会太低。
根据这份汇报,杨复恭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张寻的主要精力都在南方。黄州很可能就要爆发一场规模不大的战争。而张寻接下来的目标,应该就是洪州。
“要派人给钟传提个醒吗?”杨守亮的一贯思路,就是给张寻下绊子。
杨复恭却摇了摇头:“这个时候可别给张寻落下什么口实,他要打洪州,就让他打,咱们只需静观其变即可。”
大顺元年的整个冬天,长安城里人们谈论最多的都是江陵会盟这件事。这件事的热度盖过了其他任何事,以至于几乎没人关注忠义军的一次不大不小的增兵,以及两次兵力调动。
河东之役,忠义军损失了一万多人。这次增兵,不仅补齐了青龙军、白虎军、穷奇都、鸱枭都的缺额,还重建了饕餮都,以荆南旧将许存为都指挥使。
另外,将休整了将近一年的朱雀军五千人调往了夔州。根据忠义军的官方解释,此举是为了应对如今正发生在西川的战事。
自从文德元年王建进攻成都开始,王建与陈敬瑄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将近三年,如今终于接近了尾声。王建百战百胜,已经攻陷了西川大部分的州县,将成都彻底包围。陈敬瑄的败亡只在旦夕之间。这个时候,张寻备兵于夔州,以防乱兵入境扰民,理由很充分。
除此之外,张寻还将一直驻守在邓州的玄武军派了出去,驻扎于同州练兵。这个目的也很明显,显然是为了防备河东李克用。河东之役虽然结束了,但阴地关前的战斗却无一日止休。几乎每隔一些日子,游弋于关外的唐军就会与河东军发生遭遇战。规模虽然都不大,但是战报却往来频繁,昭示着烽烟未远,战火随时可能重燃。
江陵会盟的消息也传到了汴州。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综合各方面的情报分析,却得出了和杨复恭不一样的结论。
“看楚王在江南西道的种种举动,没有一件像是要挑起事端。相反,却像是在尽可能的安定忠义军的南方边境。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啊!”
朱温身边一个少年将军听了,有些不解的问:“孩儿有些听不懂,楚王安定边境,为何不是好兆头呢?”
“端夫我儿,你要记住。如果你想在东边开战,首先就要稳定好西边。如果你想在北边开战,那就先安定好南边。为父这样说,你可懂了?”
朱友裕恍然大悟道:“孩儿懂了!原来张寻是想要在别的方向大举用兵了啊!父王是在担心,他会打我们汴州的主意?”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那咱们怎么办?是否要先下手为强?”
“急什么。只需让陈、郑等州严加防备便是。眼前,咱们可是有一件要紧事要处理。”说着,朱温将一封信递给了朱友裕。朱友裕接过信一看,不禁眼前一亮:“此事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