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顺二年,即西历891年秋,大唐帝国的东南和西南,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
首先在西南,王建攻西川三年,终于取得大功,逼迫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开门投降,献出成都。王建没有立即诛杀陈敬瑄和田令孜,而是分别授以虚职,圈养了起来。同时不断上书朝廷,请求将此二人诛杀。但朝廷没有允许,只是以王建为西川节度使,检校司徒。算是官方认可了王建对西川的统治。
东南,孙儒放弃了已经被战火彻底毁掉的扬州城,驱赶江东百姓,尽起大军,号称五十万,进攻宣州杨行密。结果被背水一战的杨行密用计击败。孙儒死于乱军之中。他的部下刘建锋、马殷等人带领孙儒残部一路向西逃窜。淮南全境被杨行密平定。朝廷即以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
不管最终的胜利者是谁,总之两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平息了。唐帝国的百姓们终于都长出了一口气,以为这回太平日子终于就要来了。却不曾想,天不遂人愿,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这一次,祸起之处却是在唐帝国的腹心之地——关中。
大顺二年冬十月,威胜军节度使齐克俭忽然病逝。乾州众将即拥立齐克俭的侄儿,行军司马齐轩为威胜军留后,代行节度使的职权。
不过齐轩没有同意,他将威胜军节度使的印信暂时封存在节度府,并第一时间向邓州发了一封急报,请求楚王张寻定夺继任节度使的人选。在信中,他建议由余州刺史褚良继任。
倒不是齐轩高风亮节。而是他心里清楚,这威胜军从设立之初,就是楚王的势力范围。这几年来,虽然叔父是节度使,但藩镇中的重要事情,都会报由邓州决断。很多来不及等待邓州回复的急事,齐克俭则会与副使褚良商量。十次里面有八次,最后都会按照褚良的意见来办。所以齐轩知道,即便他想要坐这个位子,也坐不稳。与其如此,还不如摆出一个高姿态。至少还能为自己在楚王面前博得不少好感。
不过,乾州齐克俭麾下的一些老资格,却不这么想。他们自打齐克俭在神策军中时就追随左右,对于邓州方面的认同感比较淡薄,打心底里希望威胜军的基业能够在老齐家传下去。所以,对于齐轩的做法,他们感到十分难以接受。
几个领头的将官私下一商量,就决定联名上书朝廷,请求由朝廷来任命新任节度使。
说句实话,这些乾州军的做法其实才更符合大唐律令。藩帅的更迭,本来就应该是由朝廷来决断的事。
乾州军的上书到了长安,首先就落入了把持朝政的左神策中尉杨复恭的手里。杨复恭览信之后大喜过望,简直如获至宝。他决定先不把这件事禀告给天子。在他看来,李晔一定会再下诏征询楚王张寻的意见。那样对杨复恭来说,就无利可图了。他对朝廷隐瞒了消息,并第一时间召集了几个身居高位的干儿子前来议事。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凤翔节度使杨守立兴奋地说:“我们必须趁着这个机会,把威胜军控制在我们的手里。威胜军节度使的位子,必须由咱们杨家人担任。”
当初朝廷设立威胜军,就是为了防备李昌符的凤翔军。所以如今的凤翔节度使虽然换成了杨守立,也依旧看威胜军不顺眼。所以他极力赞同干预威胜军的换帅。至少,也不能再让楚王的人执掌威胜军。
杨复恭听了杨守立的话,频频点头。显然,他也是这个意思。
“请阿爷三思啊!”说话的是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显然,他持反对意见。
杨复恭听了眉头一皱:“我要三思什么?”
“楚王如今实力冠绝群藩,岂是那么容易招惹的?如果威胜军换帅一事不能如了楚王的意,我怕他来兴师问罪啊!”
“呵呵。”杨复恭一声冷笑。“守亮过虑了。此时,张寻的精力应该都在江南西道呢。咱家听说,上个月,忠义军刚刚帮着杜洪攻克了黄州。这个月,又有淮南贼孙儒的旧部刘建锋、马殷等人引军入了鄂州。而且,听说邵州刺史邓处讷好像也反了,据说已经联合武贞军雷满一起讨伐潭州周岳。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前前后后这么些个烂事,可够张寻忙活一阵子的了。即便他想管威胜军换帅的事,恐怕一时半会也抽不出手来。等到他能抽出手的时候,恐怕这事也就尘埃落定了。”
杨复恭娓娓道来,理由十分充分。在他看来,如今张寻深陷江南西道的困境之中,对杨复恭来说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削弱张寻的机会。所以他一定要把握住。
杨守亮见杨复恭分析得有道理,遂也不再言语。众人于是达成了一致意见,强力干预威胜军的换帅结果,甚至还拟出了一份备选名单,排在头一位的,就是杨复恭的干儿子玉山军使杨守信。
如果此事能够成功,那么杨复恭的诸多义子中,继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凤翔节度使杨守立、龙剑节度使杨守贞、武定节度使杨守忠之后,就将出现第五位节度使了。杨氏一门的权势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杨复恭将威胜军换帅一事向李晔汇报之后,就直截了当的提出了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李晔虽然显现出了一丝犹豫,但终于还是没有反对。于是杨复恭的意思就成了“圣旨”,朝廷任命杨守信为新任威胜军节度使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乾州。
听闻这个消息,不仅齐轩的内心是崩溃的,就连联名上书的那些乾州军校,也都大为震惊。他们明明是请求任命齐轩为继任者,怎么朝廷竟然任命了一个跟威胜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呢?
军中也有消息灵通的,知道是神策中尉杨复恭的决定。乾州军的怒火被点燃了。他们再次联名上书,请求朝廷收回成命。
这封上书自然又是杨复恭先看到了。他根本没把这些下层军官的意愿放在眼里,他甚至没有把上书呈给皇上,就给杨守信下了命令,让其立即率领神策军玉山都五千人离京赴任。同时又命凤翔节度使杨守立出兵,从西面逼近乾州。两面夹击,杨复恭打算以武力逼迫乾州军就范。
留后使齐轩得知神策军逼近的消息后,有些不知所措。
不管是天子的意思还是杨复恭的意思,毕竟杨守信是怀揣着如假包换的天子诏书来赴任的。齐轩如果拒绝杨守信入城,那就是抗旨不尊,搞不好还会落得个逆贼的恶名。但如果乖乖放杨守信来上任,那他与这些乾州旧将的未来,可就难测了。齐轩不知该如何决断,他又不想与叔父的那些旧将商量,毕竟这些人已经不止一次的背着自己搞小动作了。所以他最后决定给余州刺史褚良写一封信,寻求褚良的帮助。
可褚良还没回信,玉山都和凤翔军就已兵临城下。面对强大的敌人,齐轩不敢马上与对方撕破脸皮。为了拖延时间,他准备了丰厚的礼物,派人送出城去,犒赏神策军。对于为何不立即打开城门,齐轩只说是为了迎接新任节度使上任,正在修葺已经年久失修的节度府。只要节度府一修好,就会亲自迎接杨守信。
任谁都能听出来这是一个借口。杨守信给了齐轩两日时间,宣称两日之内如果不打开城门,就将以抗旨之罪讨伐乾州,强行攻城。
这两日,齐轩简直度日如年。他虽然自己不想当这个节度使,但就这样拱手将叔父留下来的基业送与他人,他又绝不心甘。可若与代表了天子的神策军交战,他又有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毕竟,他自己就曾经身为神策军的一员。他非常清楚与神策军交战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论输赢,一个逆贼之名算是逃不掉了。这对于一个曾经深以出身于神策世家为荣的人来说,其内心之纠结,可想而知。
终于,就在最后通牒即将到来的那个早晨,三千余州军忽然出现在了乾州城南。
没有任何试探和客套,也没有任何警告,余州刺史褚良直接下令进攻玉山都。玉山都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很快败下阵来。杨守信带领残兵一路向长安方向退却。余州军没有追赶,而是稍作休整,又去进攻凤翔军的军营。
杨守立得知玉山都已经战败,便没有迎战,领军退回了凤翔。
齐轩亲自出城迎接褚良。当着众将士的面,齐轩将威胜军节度使的大印双手递与褚良。褚良毕竟是一耿直的武人,并不做任何虚伪的推辞,当即接过大印,咧着大嘴笑道:“小齐将军既然信得过俺老褚,那俺就厚颜接了这印了!不论是当使家还是州家,都是为楚王分忧,替朝廷效力嘛!”
“褚兄此言甚是。”齐轩也笑着说,只不过笑得有些尴尬。他心里知道,这事儿绝不算完。神策军吃了败仗,朝廷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这乾州,恐怕就要卷入更大的战火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