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库,有一点我不明白,为什么泽尼特要主动防守。”
瓦莲京娜的提问,其实也是现场很多泽尼特球迷的提问,本来上半场情况挺好的,为什么要主动回收。
老库微微一笑。
“防守是足球的一部分,球迷不喜欢看防守,但是不得不承认,防守真的很重要。”
虽然很多足球圈内的人士称意大利足球是防守的艺术,但是不得不说,没有人喜欢看防守。
两队防守一流,打成0比 0,球迷不如选择一场3比3,但是水平一般般的对攻好戏。
这也是国际足联鼓励进攻的原因。
但是,足球的胜负就是比谁能少丢一个球,漂亮足球一直不敌功利足球的现实。
球到了里贝里这边,沈浪马上启动,死死缠住法国人。
泽尼特唯一在速度上能和里贝里相提并论的就是沈浪,两人跑了20米,里贝里始终没有找到突破的机会。
球回给了中场的纳斯里,里贝里总算是能喘一口气了。
里贝里对于自己的速度是有绝对的自信,但是现在他遇到对手了,一个和自己一样快的对手。
不过里贝里这个人不一般,他是在工地搬过砖,差点放弃足球道路的苦孩子出生,所以他身上的韧性比一般人都要强,他和沈浪是较上劲了。
“中国人,走着瞧。”
泽尼特的防守做的不错,虽然踢的有点丑陋,但是没有丢球是最重要的。
下半场的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球迷也越来越紧张,现在的情况是,谁再进一球,马上形势完全逆转。
马赛可能绝杀泽尼特,泽尼特也可能守到最后。
球迷怀疑彼得是不是故意虐球迷玩的,再进一球不好吗?为什么非得让我们提心吊胆的。
就在此时,马赛的绝杀时刻到来了。
纳斯里拿球。
这就是低配版的齐达内,虽然实力达不到,但是纳斯里在马赛是完全按照齐祖的风格去踢的。
他拿球之后会无私分给队友。
但这次,纳斯里在禁区前拿球,他带了几步,忽然看了一眼球门。
泽尼特球员菊花一紧,预感到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纳斯里抽了一脚弧线球。
出其不意的禁区前弧线球,球路看起来是往后门柱去的。
门将已经投降了,他的站位严重靠前。
就在所有人目送皮球的时候,砰地一声,球重重打在横梁上。
主场在一秒钟之内死一般的寂静,这就像是掉下悬崖的一刹那,被人给拉了上来的感觉。
彼得转身拍了拍助教,心里紧张到要死,刚才那球打在横梁的同时,也打到彼得的心脏上。
比赛到了最后时刻,马赛的进攻越来越疯狂,他们已经没什么好保守的了,反正不进球就是出局。
彻底出局。
克里姆林宫。
两位大人物也在关注比赛,他们同样紧张,或者说就是因为足球比赛的刺激和紧张,他们才那么深爱泽尼特。
“下半场球队是不是太保守了?”
“我不评价主教练的战术。”
嗯。
因为无论是哪种战术选择,其实都是有风险的,只有最后的结果是最好的注脚,其余的都是废话。
“还有10几分钟,我们距离晋级很近了。”
黄牌。
沈浪防守里贝里吃到了黄牌。
主裁判伸出三根手指,意思是沈浪已经是第三次动手了,这张黄牌是累积的。
里贝里的速度太快,沈浪不是每次都能跟住,如果被晃过,那么该上手还是必须上手的。
防守肯定是脏活累活,想干干净净的,球裤都不弄脏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沈浪和右后卫阿纽科夫两个人基本上锁死了里贝里,这对于马赛的进攻阻碍很大。
下半场除了纳斯里那一脚远射打在横梁上,马赛基本上没有创造出有威胁的进攻。
彼得看了看第四官员,举起了伤停补时的牌子——补时三分钟,他看了看手表,这三分钟好漫长的。
“这个角球可能是马赛最后的机会了。”解说话音刚落,马赛那边巴特兹也冲上来了。
纳斯里跑过去开角球,他做了一个双手下压的动作,示意大家冷静下来。
越到这种时候,越是需要冷静下来。
纳斯里一脚弧线球开进禁区。
禁区里闪过一个光头,巴特兹!
泽尼特的防守是一对一的,根本没人去防守巴特兹,别看禁区里人多,但是巴特兹是最自由的。
巴特兹迎球一顶,球出了底线。
此时裁判又给了角球,显然这球是碰到了泽尼特球员出底线的。
沈浪就在球门边,他看到了刚才那球,似乎是打在队友手臂上的,如果裁判严格一点,很可能吹点球。
纳斯里摆好球,深呼吸一口,这脚给到了尼昂头顶。
高中锋尼昂甩开中后卫,顶到皮球。
……
……
接下去半秒钟,整座球场里的泽尼特人脑袋都是懵的,球没有顶飞,而是冲着球门去的。
“沈浪。”
“沈浪站在球门边。”
角球防守,沈浪会站到门柱旁,一般情况下都没什么用,但这次太管用了。
沈浪一脚把球踢飞。
马赛后场不设防,连门将都冲上来了,一道蓝色闪电快速往前跑。
阿尔沙文。
马赛球员也在追,但是追不上,阿尔沙文拿球之后直接射门,40米的距离打空门,难度是有的。
球准确飞进了球门。
gooooooooooooal!!!
泽尼特人疯狂庆祝,马赛人倒在地上,比赛结束了。
终场之前,他们有机会绝杀泽尼特,但是却被反杀了,这就是足球。
“我们晋级了!!”
阿尔沙文和队友们拥抱在一起。
几分钟后,终场哨声响起,泽尼特主场爆棚了,就在欢庆的时候,有人拍了拍沈浪的肩膀。
里贝里指了指自己的球衣,“可以和你交换球衣吗?”
“当然可以。”
“希望你拿下联盟杯的冠军,泽尼特有这样的实力。”
沈浪微微一笑,“谢谢你,弗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