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下了公交,往西走二十米就到了四中的校门,再腿儿上二十米,饺子馆便到了。
十二点四十五分,我们自以为英明神武,错时避开了高峰,不想店里依旧呜呜呀呀全是人,拎着马扎的老头老太太,奔忙的记者编辑(电视台也在附近),撩妹的骚年和校服版的清纯妹子,图方便的解馋的只为逃离校园的,反正店里真是年龄段丰富需求丰富饺子馅更丰富。
“这么一火车人啊?咱奔对面地下超市一人来个煎饼果子消灭了得了。”
小黑表达了反对等待的意思,但我和南锅不以为然。
“好歹咱也坐了三站路啊,煎饼果子有啥吃头,再等会儿呗。”
南锅扫视了一整个大厅,试图发现吃的差不多的位子。
“南锅,西头第二个,速度,你先去蹲点儿,我们再瞅瞅。”
我和小黑一边指划一边把南锅推到西边儿,南锅站定后盘起了手,还不忘时不时回头瞄上一眼。
快一点的样子,终于倒出了位子,感谢南锅的坚守。我们点了一斤招牌的胡萝卜素馅大水饺,还有一斤据说好吃到没朋友的鲅鱼馅小水饺。
说实话,饺子没什么视觉冲击感,只是剔透的皮儿加上腾腾的气儿,一个紧挨一个,看得出馅儿的色泽,但半掩的调调似乎过于矜持,以至于食客们轻而易举,便可猜出它简单而朴素的味道。
是的,印象里的饺子多半这样,但它们一旦被夹起,这时仔细的食客还会伸出另一只手“殿后”,确保剔透的皮儿饱满的馅儿伴着热气平顺入口。牙齿与饺子亲密接触的瞬间,往往是幸福感最立体的时刻,这时你才体会到“平平淡淡才是真”之于饭食最诚实的含义,你猜的出它的简单朴素,但简单的朴素亦或朴素的简单足够使你的味蕾兴奋,这便是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含蓄的真谛。
我抓过茶壶给每个人的杯子倒上半拉水,仨人几乎一个节奏放进勺子和筷子倒腾着,再把水盛进碗里晃两下,然后倒进桌子下的桶里。
“辣椒要吗?”
“来点儿。”
“蒜要吗?”
“要”
“酱油、醋?”
“都要,酱油少来点儿。”
“香油?”
“一滴,谢谢。”
服务生把装有各种小料的大铁盘放在桌子角,我们一个一个举着小碟,定制了实属雷同的搭配。
这家店的辣椒酱有点意思,颜色略深,辣椒被搅得很细,但你寻得到辣椒的小尾巴,出的油感觉很浓很有力气。
半勺辣椒酱配上整勺冷白的蒜泥,感觉足以辣花了一整个秋季。酱油和醋的配比永远是酱油远小于醋的,这样占先的触觉才格外敏感。香油?哦,随意让放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转一转搅一搅让小料们拥抱在一起,视觉冲击感甚至大于了饺子,这就是为什么说饺子蘸蘸才更有味道吧。
五分钟后,首先被端上桌的是热气腾腾的大个家伙们。颤抖着,立马赶紧又火速的夹起一个。个有多大,你小时候玩过丢沙包么?就是小点的沙包那么大。对着饺子使劲儿吹两口气,两口不够的话那就三四五口,总之你看着饺子的热气散了,那便证明下口没太大的问题。小心翼翼的咬开一块饺子皮,馅儿就呼啦一下堵了过来——看得出胡萝卜橙到了很橙的颜色,菱形的煎蛋、蜷着的虾皮、四方的豆腐和碎片一样的粉条,一样一样的食材彼此环抱在一起,汤汁和油料又加深着他们与生俱来的亲和力。
不废话了,张开大口,分两步填进去,让它们在嘴里尽情的翻滚。试的出胡萝卜很弹,豆腐的清香混着虾皮和鸡蛋的鲜气,使口感倍增了张力,至于粉皮,有点粘,好像捏合了各种味道,使这款饺子,呈现出最最饱满的富足感。
鲅鱼馅的也很好吃,但摸出口袋里的Nokia3610瞄一眼时间,还有十五分钟就上课了,耸耸肩,咱们下回再话吧。抓起碗续上一口已经不太热的饺子汤,再从盒里揪出两三张纸巾潦草的一抹嘴,快走两步去车站吧。
169
你问我怎么突变吃货了,我告诉你你真是冤枉我了。呵呵,我一直就是个吃货好吗!
前些年,惦念的人在身边,每天五味杂陈的情绪多半围着所谓若喜若爱打转,哪还有空研究吃去,况且就手头那点零花钱,来个素鸡就很不错了。
现在就不一样了,只剩了对已知的别离干瞪眼,好不容易被激将着前往探望,又被一场几乎注定的大雨淋了个落汤,想来真是命运吧,一时间你无法左右,一时间便成了不太一样的自己。
情绪和养成五五开,就有了现在故意放大的吃货本质,其实挺好,午间有了盼头,时间,也就不那么漫长了。
说了这么多,竟忘了特别介绍介绍小黑和南锅这两尊大神,罪过罪过。
先说小黑,这家伙在头一堂班会上,就故作腼腆的介绍自己说性别男爱好女,引得大家笑声一片。所以最开始,我对他的印象就是贫孩子一个,说话不计跑偏,逗的没有遮拦,表情一箩筐,节操满地殇。熟了之后,我对这小哥有了更深的认识——哎呦,比我想的要贫的贫,我太低估他的实力了,而且他所言的性别男爱好女压根不是说笑,他是真的非常爱好啊。
再说南锅,相较于小黑,他算个内向,且偶尔内向到憋屈的小伙儿。这么说吧,我们这奇葩吃货三人组,南锅永远居于靶心的位子,没错,靶心是指“背锅”的角儿,打趣的目标。南锅的脾气属于好到不行那种,面对囧境多半微微一笑,偶尔自顾自的嘟囔几句不黑不白又不太脏的口头语,哎,这就是传说中的人善被人欺吧。说到这儿,怎能不隆重介绍南锅最具感染力和画面感的称谓实验第一帅呢!至于是不是第一帅,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们是信了。
具体什么时间,我们仨混到一块去的,好像是自小黑和南锅坐同位的那天起。那天老班把我们的位子来了个乾坤大挪移,绒被换到了小黑的正前,小黑和南锅变成了同位,我和小黑左右并排着,中间隔了一条八十公分的过道。自此,场景剧一样的高中生活开始了,虽然多数时候我仅做观众,但并不妨碍我们变得熟络,甭管课上课下,这俩熊孩子经常按捺不住戳绒的后背,然后没话找话或者有话接龙,三两句,就算本没什么内容又没什么营养,三个人也会变得开怀,这便是默契吧,因为默契,才会投机,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