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大帅突然加重税呢?你们就不担心吗?”
“怎么可能!从大帅进入京城开始,我们农业就一直开始减税。当初减到两成,这后来又减到一点五成,现在都只减到一成了!哪有你说的那样。”
这位老大爷丝毫不以为意的说道。
“这韩凌到底有何人格魅力?居然让这些老百姓这样相信他?”
金树仁默默的站起身来,心中慢慢的想到。
他实在是不知道韩凌到底有什么人格魅力,居然让这些百姓如此相信他,相信他不会加税。
要知道,历来这些百姓一听说加税,心理可是害怕的不行。
而且也会开始对政府产生一种不信任。
同时对战争也十分的厌恶。
而在这里,一年的时间。
老百姓居然没有丝毫条件的相信韩凌,同时对战争也没有了以往的那种厌恶。
“老大爷,要是政府突然进行强制征兵,您反对嘛?”
金树仁站了有两分钟又突然问道。
“强制征兵?他们干嘛强制征兵?我们村儿里还有好几个小子说要去当兵,结果人家大帅说不要了。不招兵了。还强制征兵?我们周围这几个村儿想当兵的人多了去了,也没见大帅收了。还用得着强制征兵?”
老大爷用一种看神经病的眼神看着金树仁。
他就感觉这金树仁有点神经了。
周围这几个村儿的年轻人,想当韩大帅兵的不少,但别人收的才几个啊?还强制征兵?
怕是有些年轻人巴不得强制征兵。
“什么?想当兵?老大爷,不都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吗?你们怎么都争着当兵?”
金树仁感觉这个世道变了,什么时候年轻人都争着去当兵了?
那些军阀部队的士兵,很多人去当兵都是为了混口饭吃。
没有哪家的年轻男子无缘无故会去当兵的。
可是现在呢?
北平政府治下居然有年轻人争着去当兵的。
“哦!你说的是以前吧!现在平远军待遇好!要是去当兵,家里还可以分几十亩田地,这可是一辈子的大事。
再说了,大帅说的好!要是都不去当兵,我们现在的一切不还是会被那些军阀给抢回去吗?”
老大爷现在对于去当兵并不反对。
他们镇里有人去当兵,结果脑袋灵活,最后还被送去了华北士官学院深造。
结果人家在里面待了半年出来,现在都是一个营长了。
这可是光宗耀祖的时候。
搞得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想要去当兵。
金树仁走了,在夕阳的照射下走了。
有些东西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韩凌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就是,北平政府所展现出来的实力不是南京政府可以比拟的。
不论是民生、经济还是军事,北平政府都强于南京政府。
在夕阳下,金树仁坐着自己租来的马车回去了。
在最后一点夕阳落下的时候,金树仁进城了。
北平经过韩凌一年的建设,现在也是大变样。
见惯了后世的灯红酒绿,韩凌见到夜色下黑沉沉的城市,韩凌感觉还真是不习惯。
所以又对北平进行现代化的建设。
各种霓虹灯、电车等等东西开始出现在北平。
而对于街道,韩凌也让工程师对北平的街道进行了重新规划。
许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开始出现。
这些新修建的建筑在霓虹灯的照耀下看起来还真有几分现代化的气息。
除了这些新修建起来的,还有大批改建的建筑。
整个北平城都处于一种大改建的情况。
那些已经改建完成的地方,已经有了一丝不夜城的模样。
金树仁走在街道上,看着灯火通明的街道,心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到自己下榻处的北平大酒店,看着房间内那一切充满了现代化的元素。
金树仁的眼中出现了一抹迷离之色。
过了一会儿之后,他才站起来走到桌子面前,提笔开始写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金树仁找到电报局,将他昨晚连夜写出来的东西发回了回疆。
随后就对身后招招手。
他知道,后面那几个已经跟了自己一天多的人,肯定就是韩凌派来保护自己的。
“金主席!”
“带我去见你们大帅!我有要事找你们大帅协商!”
北平,紫禁城,西苑,韩凌办公室。
此时的韩凌办公室,不只是有金树仁和韩凌,蒋百里、张汉卿、黄克林也在。
“德庵公,昨天听说您出去走了一天,身体可还吃得消?”
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金树仁,韩凌笑问道。
“呵呵!还行!我才五十多岁,还吃得消,这算什么?我在回疆也经常到处下乡考察嘛!”
金树仁笑呵呵的说道。
对于韩凌指出自己昨天出去到处走走的事情丝毫不以为意。
韩凌和蒋百里对视一眼,韩凌笑着道:“我想请德庵公担任民政部副部长,不知道德庵公意下如何?”
“大帅!先不要着急!我有几个问题想要询问大帅,不知大帅是否肯回答?”
“呵呵!不知德庵公有何问题?”
韩凌没有回答是也没有回答否,而是问道。
“昨天我也到处看了看,不知大帅对华夏未来的发展走向有何想法?”
“对华夏未来的发展走向?呵呵!这没什么好说的,必将统一华夏,扫清番邦蛮夷,废除前朝所遗留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恩!那不知大帅对小鬼子怎么看?”
金树仁似乎已经想好了,对于韩凌的回答感觉很满意,紧接着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对小鬼子?死了的小鬼子才是好的小鬼子。不知德庵公对这个回答可还满意?”
“哦?那不知将来的国家制度又何去何从?”
金树仁再次问道。
这一次韩凌挑挑眉,这个问题可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这关系到将来一旦建国的问题了。
“我认为,一切以遵从民意为标准!”
这一次韩凌说的很谨慎,并没有暴露出自己的野心。
“恩!不对!大帅,恕我直言!从你设置的一系列制度来看,你的这些都不符合西方共和的要求,相反,和帝制倒是很接近!大帅可是担心我会坏事吗?放心吧!我不是那些人,对于帝制,我认为当前的华夏就应该用帝制。共和,并不适合当前的华夏!”
对于帝制,金树仁自然是不可能反对的。
不要忘了,他就是旧官僚。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在帝制的前提下接受的。
这后来共和的时候,那个时候他都已经三十多岁了。
“哦?愿闻其详!”
韩凌的眉毛一挑,难道这金树仁还有其他的看法不成?
“共和制,也许适应西方,但并不适应当前的华夏。原因有以下这么几点。
第一,共和,首先需要的就是国民拥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这是共和所必须具备的。
因为共和所产生的选举制度,需要的是百姓明白何为选举制度。但这都是需要文化基础的。
现在华夏不具备这样的基础,百姓连何为选举都不清楚,你让他们怎么选举?
第二,当前华夏需要的是快速发展,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上来,追上西方国家的发展。
如果采用共和制,将会出现一件方案被那些所谓的议会扯上半个月,甚至更久。
这对华夏当前的发展是不利的。
第三,如果当前的华夏使用选举制,那些议员与其说是百姓选出来的,还不如说是下面那些工商业主,地主选出来的。
他们选出来的议员自然是为他们身后的人说话做事。
对于百姓的利益,他们不会考虑太多。
这样就会出现那些工商业主和地主压榨百姓的情况。
而这一点对于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甚至政府实施一些政策,要是损害了那些工商业主、地主的利益,他们也会站出来反对。
第四,要说共和,华夏也已经实现不短了。
从1911年到现在,多久了?也有二十年了。
可是华夏真的实现共和了吗?
不!华夏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共和。
相反,许多人利用这一次的机会开始大肆的扩编军队,让华夏再次经受了二十年的动乱,失去了二十年的发展时间。
而百姓也因为这二十年,生活反而是比前朝更差了。
所以许多百姓的心中对共和比较抵触。
如果你选择共和,也许会丧失一部分民心!这对你的发展是不利的!
综合以上四点来看,帝制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不论是从经济发展、军事发展还是民心上来讲,如果你选择共和,就是又一次的将华夏推入了深坑当中!”
金树仁总结出了四点。
这四点也说明了韩凌选择帝制的好处。
现在北平政府这一段时间的施政,已经让百姓知道了韩凌的好,而且也坚信不疑的跟随在韩凌的身后,他们已经开始无条件的相信韩凌了。
这种资源如果不利用起来,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了。
韩凌和蒋百里对视一眼。
他们听出来了,金树仁这是在告诉韩凌选择帝制的好处,同时也是站在了北平政府的位置上来说的。
这说明一个问题,金树仁已经决定投向北平政府了。
“德庵公,你的这些话我都记住了!欢迎你加入北平政府!”
韩凌的脸上露出一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