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张青峰,正在赵老先生家里,接受着三师兄侯明早的教导。
而赵老先生,则是成天待在自己书房写话本,张青峰的三国演义是小说,如果要以评书形式讲出来的话,有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先生就把教导张青峰说评书的任务交给了他的三徒弟。
“师兄,我说的怎么样?”
“还行,干咱们这一行主要就是要能够记住话本,你的记性很好,相信很快就能学会。”三师兄侯明早朝张青峰说道。
张青峰有过目不忘的技能,记忆话本只需要看一眼就行,难就难在评书的时候怎么卡节奏,以及说话时要声情并茂的表现出来这一点。
趁着这个机会,他也是非常努力的学习,想要成为一个评书人,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场评书也就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之间,时间就那么多,你必须得在有限的时间中把故事讲好,讲精彩,这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功力。
在老先生家里,张青峰白天跟着三师兄学评书,晚上则是创作封神演义的故事情节。
之后几天,张青峰回去一趟,他告诉父母,他在城里找了一个举人当老师,他以后准备跟着举人老师学习,不过每年需要交二十贯钱的学费。
张青峰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农民,张青峰因为帮家里找了一个好买卖,又是读书人的身份,基本上都是他说什么父母就信什么。
听到张青峰找了一个老师,家里痛痛快快的拿了二十贯钱,一点都没有心疼,也没有想要去看看举人老师是不是真的。
不过就算家里要去城里看看大儒,张青峰也会找理由推脱。
家里之所以能够痛快的拿出二十贯钱,也是因为家里这两个月轻松就赚了几十贯钱,二十贯钱对于现在的张家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既然自己跟随“举人”学习了,那么柳乘书院那边,张青峰就干脆不去了,而是专心的留在了城里学评书和写封神演义。
张青峰不去书院上学,自然受到了很多同学的关注,因为很多人都在追更封神演义呢。
这天,张青峰从城里回转塘镇的时候,被一个人堵住了。
“杨三郎,你怎么不上学了?”
堵住张青峰的人,是柳家小姐柳蓉卿,也只有她才会这样跟张青峰说话。
“我在城里拜了一个老师,我以后都跟着老师学习了。”张青峰说道。
“老师?谁啊?”柳蓉卿问。
“你不认识。”张青峰说道。
不等柳蓉卿追问,张青峰随即转移话题问道:“柳蓉卿你找我有事吗?”
“我想问问你的封神演义写了多少了,拿给我看看啊,你不来上学,我们都没得看了。”柳蓉卿说道。
“这样啊,稿子我今天没带,过两天给你带过来吧,不过你看完记得还给我,不然我以后就不给你了。”张青峰说道。
之所以给柳蓉卿借稿子,主要是借她之手传抄,他没钱把封神演义印刷成书,想要传播的话,还得靠很多人一对一的传抄。
在南宋,虽然活字印刷已经发明了很多年,但技术并不成熟,印刷的书籍质量太差不说,成本也不低。
雕版印刷虽然质量好,但是的成本太高,费时费工,一百多万字印下来,估计没有几万块雕板,不花个一年半载根本印不下来。
而且就算印出来了,一部的成本也不会低于十贯,一套书不卖十几二十贯的话根本赚不到钱。
而十几二十贯,这样的价格估计根本卖不出去多少套,自己掏钱印书的话,没有几千上万贯打底,印刷作坊根本不会给印。
两天后,张青峰就把后面的稿子给了柳蓉卿,说好了等十天再来送新的稿子,顺便收回旧稿子。
就在张青峰学评书的时候,终于,赵老先生主讲的《封神演义》评书要在莲花棚开讲了。
这天,赵老先生会在下午和晚上讲两场评书,不过都是讲封神演义话本的第一节。
下午的时候,张青峰和几个师兄被赵老先生带着进入了莲花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