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王缙的事情,赵子良便看向杜甫,见杜甫穿着单薄的长衫,冻得脸色发青,浑身抖动不止,于是叫人把自己的皮裘拿来给杜甫披上,就赵子良这个举动就显示了他与别的官吏不同,杜甫不说感激涕零,却也是心想自己这次只怕是来对了。
赵子良对杜甫说道:“当年我在长安准备赴河西上任之时就听说过杜先生的大名了,这些年也拜读过先生不少诗词,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啊!”
杜甫一脸的淡然,摇头道:“拙作能得大帅的青睐,甫受宠若惊。诗词乃是小道,用以承载和寄托心中所想所思、抒发情感之用,对时政、军国大事却毫无半点益处!可叹如今朝中科举取仕,考官们对士子们的诗词太过看重!”
“哦?”杜甫这番言论让赵子良对他刮目相看,试问一个人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贬得一文不值,这可不是常人能做得出来的。
这时岑参说道:“前些日子杜兄跟其他士子、学子们一样写了一篇策论投递到帅府,难道大帅没有读过杜兄的高论?”
赵子良说道:“确实有些士子学子给我投递过些策论,只是这段时日公务太多,无暇拜读,如今这些投书都还放在书房当中。既然今日杜先生来了,我倒是要拜读一下!霆儿,你去书房把杜先生的投书拿过来!”
“诺!”站在旁边的赵霆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很快,赵霆就拿了几页书稿走回来双手交给赵子良,赵子良接过翻开看了起来,看到精彩处忍不住抬头看了看杜甫,其神情显示他已经重视杜甫的这篇策论。
看完后,赵子良开始询问杜甫一些问题,一方面证实这篇策论是否真的是杜甫所写,另一方面是为了对杜甫在策论中的观点更深一步的了解,毕竟策论的字数不是很多,没有详细深入的去写,而赵子良就在这方面问了杜甫不少问题,从这些方面来考教杜甫的才华,如果杜甫只是一个大嘴巴,满嘴跑火车的话,对他的问题肯定回答不出来,但如果杜甫真的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过论证和考察,必然会有更加细致的考虑,这就跟做策划一样,除了梗概之外,细节做得越详细越好,细节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两人交谈了近一个多小时,赵子良不得不承认杜甫确实是有才华和本事的,而且是务实的一类人,他喜欢这种人,这样的人虽然脾气与其他人不同,不好相处之外,也没有别的缺点,但恰恰就是性格原因,往往这类人就得不到重用,甚至与身边的同僚处理不好关系,不过别人用不好这种人,但赵子良却反而喜欢用这种人。
赵子良合上书稿问道:“不知杜先生目前在何处任职?”
杜甫道:“日前在右率府卫当任兵曹参军,掌管兵器甲仗和库房钥匙之类的事情,不过因衙门好几个月发不出薪俸,一家老小又等着米下锅,所以只能辞官不做,在街上摆摊替人谢书信、抄录书卷挣几个铜板养家糊口,如今赋闲在家!”
这番话说出来后让赵子良和王缙都极为惊讶,在这个时代,一个读书人能把代写书信、抄录书卷赚钱养家说得这么坦然,这绝对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能够做到的,这说明这人心境不是一般平静。
赵子良想了想说道:“以杜先生的才气,做个小吏、在街上代写书信、抄录书卷却是太屈才了。我身边正好缺一个军务参议,平日里出谋划策、处理机宜文字和各方书信往来之事,不知先生可否暂且屈尊?待日后立下功劳,我必向朝廷举荐”。
也就是说如果杜甫答应,暂时只有差遣而没有官身,只有立下功劳,赵子良才会举荐,让他有官身,有的官身和没有官身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有官身是由朝廷发给俸禄,是获得朝廷承认的官员身份,不但有朝廷的俸禄,赵子良这个主官还会时不时赏赐,而没有官身就如同聘用人员,由赵子良发给薪水,只有职司,没有官员的身份,想用就用,不想用就解聘,跟后世的临时工和合同工差不多,并不属于国家正式公务人员。
这种人混得好,也是可以走到很高位置的,例如岑参,他是由辅官升起来的,如今就已经是正四品,比刑部侍郎王缙还要高一级,再例如从辅官走到高位的封常清,原来只是夫蒙灵詧的侍卫,后来得了赵子良的举荐在高仙芝手下做事,高仙芝欣赏他的才能,屡屡举荐,最后做到安西副都护、行营节度使,他可以说是从小吏爬得最高的人之一。
杜甫也不是很迂腐的人,见赵子良认可了他的才气,又身处橄榄枝招揽,也是起身下拜道:“多谢大帅看重,请受我一拜,日后我必尽心竭力辅佐!”
赵子良很是高兴,毕竟得了一个很有才的人在手下做事,自己也能轻松很多,事情是做不完的,事必躬亲必定会劳心劳力,让有能力的下属去做,自己也能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
岑参也替杜甫高兴,连连对杜甫恭喜。
赵子良也想到杜甫可能在华阴没有住处,而且身上没有什么钱财,就让赵霆拿来两百贯当做赏赐赏给杜甫,另外又派人给负责发放薪俸的元帅府官员打招呼,把杜甫的薪俸数目定下来,虽然不是非常高,但也算是很不错的薪俸酬劳了,又派人在元帅府找一间厢房住下,被褥行李和文房四宝都很齐全。
别人给的钱财,杜甫是绝对不要的,但是如果是上官赏的,那就不能不拿了,否则就是不礼貌的行为。杜甫也知道赵子良这是在照顾他,因此极为感激地收下,这种恩情只能在日后用心做事来报答。
当天夜里,杜甫就在元帅府分配给自己的小厢房住下了,等过些日子,他决定派人回长安把自己的家小都接过来。
次日一大早,杜甫就开始在元帅府上班了,在赵子良手下做事与在其他地方不同,规矩也不一样,刚开始杜甫还有一些不适应,对自己的工作也不太熟悉,赵子良只是点拨了一番之后,杜甫很快就上手了,他毕竟对文案工作很了解,虽然工作方式不同,但很多事情是殊途同归的。
正月二十五,赵子良在城外军营巡查操练、防务和粮草军械储备情况。
王灿突然急冲冲来报:“大帅,出大事了!”
赵子良闻言皱眉道:“何事?”
“一个月前,江陵大都督、永王李璘亲率五千甲士悄悄从江陵沿江而下直向广陵而去,吴郡太守、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获悉消息写信给李璘,责问他擅自发兵东下的意图。李璘看到信件之后大怒,派部将浑惟明率兵在吴郡袭击李希言,又派部将季广琛领兵在广陵袭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他自己则率兵进驻当涂。目前李希言已屯兵丹阳,派遣部将元景曜与当涂太守阎敬之率兵抵挡浑惟明,李成式也派部将李承庆率军迎击季广琛!从种种迹象表明,永王李璘只怕想要割据东南、反叛朝廷!”
赵子良一听,心中暗道:“正是屋漏又逢连夜雨!”
思索片刻,赵子良便对传令官吩咐道:“传令诸将和军中主要官吏回元帅府议事!”
“诺!”
赵子良等人迅速返回元帅府,各官员将校各负其责,赵子良站在巨大的沙盘前前研究东南局势,王灿根据己方情报一边给赵子良讲述,一边在长江沿岸以及东南一带的沙盘上插满朝廷兵力部署和永王的兵力部署,形势一目了然。
不久,将校们和主要官员们全部赶到元帅府,赵子良召集众人围在沙盘前,由王灿负责给所有人讲述永王想要割据东南的意图、并且已经出兵沿江而下直扑广陵的消息。
有人听完王灿说完之后,立即说道:“大帅,如此一来,东南局势就糜烂了,扬州的兵力已经被马守业带去彭城,朝廷在东南的兵力不多,只怕挡不住李璘的兵马呀!”
马上又有其他人说出自己的看法,认为马璘势必不能长久,天下大势目前还在朝廷这边,永王李璘这个时候想要造反割据东南纯粹是找死,扬州目前虽然说兵力空虚,但各地还有好几千人,就算李希言和李成式等人挡不住李璘的大军,只要马守业部南下,也足够李璘喝一壶的,另外这次李璘只带了五千兵马,其余大军都留在江陵守卫老巢,五千人看似不少,但要分别攻占扬州各地,兵力上就显得极为薄弱了。
赵子良听完各人的看法之后,思索良久后说道:“李璘不足为虑,这大唐天下还没有到任何人都可以宰割的地步,东南各地还是有一些兵马的,如今最主要的是要让朝廷任命一人在扬州一带主持大局,以整个东南的力量对付李璘!杜参议,以我的名义给朝廷上书,报告李璘谋反之事,建议命令淮南处置使来瑱退兵淮南,建议任命马守业为淮南西路处置使,命来瑱为主帅,辖马守业、江东处置使韦渉之兵在安陆集结,誓师讨伐李璘!”
PS:大家好,我的新书《血染大宋》已发布,请读者大大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我!链接点击、收藏、推荐票都是一种支持,谢谢!(未完待续。)